青年科学家官轮辉:面向经济主战场 研制新能源
2007年,官轮辉从日本回国的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刚起步,新能源池材料研究正兴起。这几年,行业迅猛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
官轮辉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他表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重点研究高效二次池材料及关键技术,发展高效能源转换与储能材料体系”列为前沿技术,他正抓紧研究针对下一代池的新能源材料,“如果按照现有的材料体系,锂离子池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下一代池体系与材料若走向实用化,池的能量密度会更大、续航里程会更高。”
官轮辉所做的工作并非“看现在”,而是“谋未来”。他的课题组正在筛选有用的材料,为下一代新能源池做准备。
官轮辉在实验室 中科院 供图 摄
官轮辉出生于1978年,今年刚好40岁。1997年,他从福建省光泽县考进北京大学,进入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呆就是9年,期间完成了本科加上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而后,他去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继续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日本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官轮辉说,日本的科研人员给他留下颇深的印象,“尤其是一些知名的科研院所,做起事来不着急,围绕长期目标,扎扎实实做深、做透。”
2007年8月,官轮辉回国,来到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组建碳纳米材料研究小组,开展石墨烯基碳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能量转换与存储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科研投入增加了,科研硬件有了质的变化,科研人员待遇显著提高,平台建起来了,在中国也能做一些大事情。”他说。
官轮辉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有七八个课题研究组在筛选性能优异的新能源材料,并且这些年逐渐建立并完善了新能源材料的学科方向,也跟国内一些大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从2007年回国,官轮辉已经做了11年。他坦言,要筛选出好的的池材料并不容易,可能在实验室应用得不错,但走到企业应用还有一段路,“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2013年,官轮辉到福建省南平市科技局挂职,当了两年的南平市科技局副局长,对科技产业有了不同角度的了解与领悟:要以应用为导向,“打开门”来做基础研究。
他指出,科研成果转化不是太顺畅,有些是因为科学家和企业要找到关注的契合点不太容易,比如,企业希望两三年内出成果,但对科研院所而言,两年更多是工艺的摸索,科研少说也要5到10年,若是前沿研究,时间就更长。
何以破题?官轮辉认为,要把双方的利益点连接起来,科学家立足将科研往前推,企业要解决实际问题,政府部门可以成为二者结合的纽带。比如,科研院所通过与企业合作,逐步建立信任感,再瞄准一些短期可以出成效的实际课题,与企业联合申请政府项目。
官轮辉表示,目前中国对新能源领域这块的需求也很紧迫,也希望能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国际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尽管“前有狼、后有虎”,但在官轮辉看来,中国新能源发展既不要妄自尊大,也无需妄自菲薄,就比如中国高铁刚建设的时候,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觉得中国高铁技术不如日本、德国,而现在中国高铁照样跑出速度来。
官轮辉认为,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国无论是高端科研论文还是池企业发展,都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9月,他去了一趟日本,昔日的导师也说,中国这几年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太迅猛了。
官轮辉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科研发展得益于经济发展,现在要反哺经济发展。关于未来,他说自己原来较多关注发表前沿科技论文,接下来更希望做一些接地气的事情,让自己的科研能更多地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