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喜忧参半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26  阅读量:16531   

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何要发布这样的文件?《纲要》编制的初衷是什么,背后有哪些依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究竟如何?

 

调研发现:高等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制度保障不足;各高等学校已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质量仍需提高;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室运转状态良好,但应进一步扩大职责范围……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多样,满意度低

 

对10405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多样的需求,但满意度较低;对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专业性的认可度较低,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较差,对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情况满意度较低。学校党团组织和社团开展的活动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

 

具体而言,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评价上,84.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只有35.6%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7.6%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6.8%的学生则表示不满意。在感兴趣的内容上,大约70%的大学生最希望在人际交往、自我管理、情绪调节方面有所提高,超过半数学生希望在环境适应和人格发展方面获得帮助,超过40%的学生希望在求职择业、学习成才和交友恋爱方面获得指导。

 

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对491名专兼职教师的调查表明:各高等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制度保障仍然不足;各高等学校已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质量仍需提高;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室运转状态良好,但应进一步扩大职责范围;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应注重培训与科研的作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起步,但利用程度仍然较低。

 

根据调研结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对于自我提升的要求强烈。在专业背景方面,只有30.7%的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在大学时的教育背景为心理学,相关专业的人数比例分别为教育学18.4%,医学2.9%,思想政治教育8.6%,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为39.3%。这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因此,83.0%的教师表示自己很需要接受进一步的专业培训。具体而言,大部分教师希望在培训内容上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训方式上以集中方式进行,并按照每年两周的频率进行培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极不平衡,重点院校优势明显

 

调研发现,重点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上,69.2%的重点院校学生、79.5%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67.6%的高职院校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表明普通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覆盖面更广、普及度更高,这或许得益于行政力量的推动。但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上,重点院校优势明显。重点院校在课程形式、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网站建设、心理委员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成立等方面均优于普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在这些方面又都优于高职院校。此外,重点院校的师资力量也更为雄厚。调研数据表明,重点院校教师在专业背景和学历学位上均优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这是重点院校教师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都能够胜任当前工作的原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