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不能总悬而不决

网络 林晓舟 2019-07-27 13:16  阅读量:11448   

  “数字遗产”不能总悬而不决

  李晓亮

  黄有年父母早逝,近年一直与哥哥相依为命。年初,兄长过世,但之前很多相关业务,包括黄有年领低保的银行卡,都预留在哥哥手机里。

  哥哥去世,这个号虽现在黄先生还在用,但依据相关规定,机主去世三个月后,运营商有权回收,二次销售。或也因此,三月去世至今刚好到临界线,黄先生为直接过户号码,跑了多次营业厅。最终因营业员一句“需双方持证到场”,成了舆情引爆点。

 

  类似“不人性”的繁苛手续,“跑断腿”的疑难杂证、奇葩证明等痛苦记忆,全都被勾起。是以,移动赶紧发情况说明致歉:解释了原委,对营业员的“口误”致歉。表示会“妥善解决”。相信此事很快就能“特事特办”。

  关键是之前种种“误会”导致矛盾升级。首先需明确,一般过户需双方到场,没毛病。毕竟实名手机号绑定各种卡、证,是除身份证号外最重要的数字身份证明了。且各种网银交易,也都与其关联,严防“隐私、安全”关很有必要。

  而黄先生致电咨询,也被告知特殊过户必须有“公证文件”。这是排除其兄长有其他亲属继承的关键。黄先生可能理解有误,偏漏这最重要一环,又去了非指定营业厅。营业员明知机主过世,表述时可能情急还“死背条例”,一句“双方到场”被视频抓住,自此钉死证据,除了致歉,辩无可辩。

  黄先生的事说清楚了,但“手机号不算财产,不能继承”的老规矩,是不是早该改改了。

  数字时代,不管是游戏账号还是手机号,很多不但有情感价值,更直接关联现实经济利益。类似各种网络账号过户或数字遗产继承,今后只会越来越多,立法上不能一直“空白”下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