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剧发动一个村:用“柔性成长”撬动村子振兴

网络 林晓舟 2020-01-21 17:01  阅读量:18474   

  一场剧发动一个村:用“柔性成长”撬动村子振兴

  乡土中国

  农村成长需要内活跃力,村子振兴需要公道路径。而依托自身资源、依靠文旅致富的高河村,就是“柔性成长”的典范样本。

  村落做剧场,村民当群演、做艺人……一部文旅演艺剧,改变了高河村的运气。  

  据新京报报道,高河村位于四川峨眉山脚下,凭据该村的早期筹划,原本村落要整体搬家,为一座新剧场让路。但导演王潮歌的一次采风,意外地让高河村成了文旅演艺剧目《只有峨眉山》的实景剧场。2019年9月《只有峨眉山》公演,天天晚上,有17场院落戏剧、2场广场大戏和75场散点戏剧在村里上演。自此,文旅财富在高河村成长起来,也带火了“高河村”这个名字。

  “靠景吃景”,先得有景靠得住。高河村由于位置非凡,每当云雾散去,村民昂首即可见峨眉金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成长文旅财富对村落而言,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口财富”。而《只有峨眉山》恰好点燃了这把火。

  “高河村火了”,只是这部实景剧带来的最直观感觉。更深条理来说,这部戏不只改变了高河村整体搬家的运气,更让村落抖擞了新的朝气。

  据相识,高河村本是个很原始的小村庄,屋子是砖瓦木质结构,见不到灼烁,没有上下水,要烧火做饭,茅厕和猪圈在一起,公众糊口条件欠好。但有了这部戏后,部门村民作为群演,每月可拿到1600多元的根基人为;高河村自己作为实景剧场,也发动了村民就业和周边经济成长。而文旅财富也给内地带来浓重的文艺气氛,这让高河村被称为峨眉山人的“精力故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河村振兴的同时,也为内地旅游业摸索出一条文艺+旅游的新业态。譬喻,跟着《只有峨眉山》项目落地,内地音乐节和民宿小镇等事业也随之鼓起。而由于因地制宜成长文旅财富,以及依靠文旅实现村子振兴的乐成摸索,高河村成了内地“柔性成长”的典范样本。

  三农学者朱启臻曾提出“柔性扶贫”。在他看来,促进村子振兴,当沿着村子固有代价系统布置扶贫项目,使外来项目融入村庄体系,而不是离开实际,在原有体系旁孤独地立起与村子无关的项目,更不能想虽然从头制造出新的村子布局。

  “柔性成长”,遵循的也是这番思路:基于村子代价摸索振兴路径。这跟那种外部输血和财富发动模式大有区别。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农村成长问题上也是如此。农村成长需要内活跃力,村子振兴需要公道致富路径,而这些都需要要领论,即在“渔”上不绝摸索和实践。以高河村的履历为例,不靠拆迁或重大项目布置,也不改变村子的根基元素,而是巧妙地保存、操作原有元素,让乡村展示出它的原乡风采和原有气息,这也是依托自身资源,依靠文旅致富。

  2018年宣布的《关于实施村子振兴计谋的意见》中强调,促进财富兴旺的法子,离不开对村庄整体代价的认识与应用。这就要求在成长村子财富中,该当尊重乡村的特色与文化,采纳公道的路径与法子,去抖擞其潜在的能量与内涵活力。

  而“柔性成长”的要义就与此吻合,其要点就在于精确发明乡村的特色与代价,因地制宜地成长。在这方面,高河村的“文艺再起”,无疑提供了典范样本:通过“柔性”途径实现村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融合,构筑了村子代价网络,掘客了成长机会。这对更多处所的村子振兴蹊径设计,不乏警惕意义。

  □喻辛(媒体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