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和谐促团结

网络 林晓舟 2019-08-12 07:17  阅读量:12218   

和睦和谐促团结

 

  图①:游客在宁夏盐池体验热气球项目。
  图②:宁夏吴忠市青铜峡黄河楼。
  图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
  图④:2018“丝绸之路”宁夏·银川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
  人民视觉

 

和睦和谐促团结

 
 

  宁夏:奏响民族团结的永恒旋律

  李增辉 朱 磊 秦 磊

  成立于1958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现有人口681.79万,48个民族的群众生活在此。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宁夏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3705.18亿元,是1949年的3279倍,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2018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31895元和11708元。

  行走在6.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听到最多的话便是:“民族团结是今天宁夏跨越发展的基石。”

  一个个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犹如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开遍宁夏山川。

  家国心 如明灯

  2018年5月18日上午,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飘扬在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清真寺上空。

  按照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倡议,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和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伊斯兰教协会在这一天同步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四进”清真寺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821处宗教活动场所组织开展了升国旗等“四进”活动,受到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热烈欢迎。

  吴忠市同心清真大寺有着600多年的历史,阿訇马成文说,早在2012年,他们就在清真寺里自发地升起了五星红旗,在信教群众心中,那抹红色,如明灯。

  “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我们的好生活!”红寺堡区清真北大寺教长马长财仰望国旗,“各族群众能够和谐幸福地生活,我们应该、也必须回报党恩!”

  2015—2016年,马长财带领本坊教众捐款10.9万元,资助困难大学生;每逢斋月,带上礼品慰问红寺堡敬老院的回、汉老人;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马长财带头捐款,并将募集来的5400余元善款寄往灾区。

  民族情 一家亲

  “我有5个孩子,来自4个民族。”银川市西夏区共享家园小区居民王菊茹骄傲地说,除了自己的独生女外,还有蒙古族儿子巴特尔、柯尔克孜族女儿古丽巴努尔、维吾尔族女儿夏伊达和热娜。

  银川市西夏区共享社区是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创建示范社区单位。社区通过发居民连心卡、办邻里茶话会、摆社区百家宴、搞睦邻结伴游等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流、深入融合。

  2015年5月,共享社区与北方民族大学共同成立“星火民族情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征募有能力的家庭与学生结亲互助,给出门在外的大学生找一个“家”。王菊茹第一个报了名,与来自内蒙古的巴特尔结为“母子”。一到周末,王菊茹就会打电话叫“儿子”来家里吃饭,遇到孩子功课繁忙,她还会将做好的饭菜带到学校去。

  在王菊茹的微信中有一个名为“民族情 一家亲”的聊天群,4个孩子的父母也在其中。虽从未谋面,但相隔千里的5家人好似亲人。

#p#分页标题#e#

  基层创建活动的生动实践,使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吴忠市利通区,不少社区的回汉群众十几年来同过一个特殊的节日。2005年,利通区胜利镇举办了吴忠市首届社区邻居节,十几年来,节日覆盖面逐渐扩大,先后举办了好邻里才艺节、巧媳妇厨艺大赛、纳凉晚会等500多场活动,参与居民人数达15万人次,成为当地群众最为盼望的节日之一。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在平时,重在基层。一大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不断涌现,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的观念,已深深融入宁夏各族群众的血脉之中。

  新时代 新风采

  在宁夏,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话剧《回民干娘》,感人至深。

  话剧讲述了在西海固地区某县城的社区主任马明霞,在自己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为贫困的回汉学生无偿提供住所,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受帮助的孩子们考上大学要离开她的时候,齐喊了一声“娘”,感动了身边所有人。

  “我在这里生活了54年,走遍了宁夏的每片山川每个旮旯,可以说,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就没有宁夏的今天。”该剧创作者、77岁的原宁夏话剧团团长王志洪很有感触。

  近年来,宁夏陆续推出《花儿声声》《王贵与李香香》《花儿与号手》等精品剧目30余部。一部部艺术作品,生动再现了宁夏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真实画面。

  “新时代 新西吉 讲文明 树新风 婚喜事 莫虚荣 高彩礼 伤感情……”在西吉县新营乡二府营村村广场的展板上,贴着村民自己编写的“新三字经”。2017年,自治区出台《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引导农村群众破除陈规,倡导文明新风。两年来,十里八乡红白事攀比风日渐衰退,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了,勤俭节约、文明和谐的新风正气吹遍塞上大地。

  宁夏大地上,民族团结的花儿开遍四处,民族团结的歌儿唱响八方。各族儿女手牵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之花定能在塞上大地开得更加艳丽多彩。

  

  塞上美景引客来

  本报记者 朱 磊 禹丽敏

  宁夏,北有贺兰山,南有六盘山,黄河在此恩泽沃土,自古以来便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的佳话。2016年,宁夏成为全国第二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

  “全域旅游,普惠全民。宁夏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需要精心呵护,这是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先决条件。充分发掘宁夏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更多更优的文化旅游产品,真正让塞上江南的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军介绍说。

  宁夏坐拥多样化的地貌,享有“中国景观的微缩盆景”的美誉。既拥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风情,又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这些原生态的资源,是最珍贵最稀缺的,也是宁夏文化旅游特色化、差异化所在。

  宁夏是一个兼具诗和远方的地方,悠久历史,漠北风情,葡萄美酒,沙漠探险,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旅游路线。旅游业界也称宁夏为“星星的故乡”,在六盘山上、贺兰山下、黄河岸边、长城内外,跨越宁夏从北到南一路驰骋,抬头仰望天空,人们可以不分春夏秋冬,一年365天全时段地观星。刘军介绍,宁夏旅游近年来呈现多种新业态和新模式,观星研学旅游等新兴模式,创造新的需求点,为发展宁夏全域旅游所面临的季节性波动难题提供了绝佳解决方案。

#p#分页标题#e#

  塞上美景引客来。近年来,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向纵深发展,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作为带动力极强的产业,也是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综合实力的展示。我们只有发挥好文化旅游这个‘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的辐射带动作用,只有从不同视角和不同领域做到‘宁夏故事我来讲述’,只有通过从精准定位到精致产品,从精心服务到精细管理,才能奋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刘军表示。

 

  全民体育活力足

  本报记者 刘 峰

  近年来,宁夏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多样化、多层次全民健身活动。据统计,宁夏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超过1000项(次)以上,参与群众超过300万人(次),已培育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436个。

  同时,宁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试点创建,目前已有93%的乡镇实施了“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今年春节,全区各地自发组织的农民篮球比赛升级为“宁夏农民篮球争霸赛”,吸引了各县区3400多名农民兄弟参赛。“如今摸球的多了,摸牌的就少了;赛球的多了,拼酒的就少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金轮村的篮球迷马玉祥说。

  全国模拟飞行锦标赛、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在宁夏,各市县区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传统,积极创建“一地一品”品牌赛事,成为全民健身热潮的重要助推力。

  “我们紧盯‘群众体育有亮点、竞技体育有突破、体育产业有发展’的总目标,在摸清资源、凝练特色、强化措施上下功夫,推动体育+互联网、体育+旅游等融合发展,体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撒承贤表示。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2日 13 版)

延伸阅读

(责编:马昌、袁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