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岗亭幸福感”(一线行走)

网络 林晓舟 2019-07-15 16:06  阅读量:13810   

身上有烟火气,裤子有泥巴印,这不就是一个下层干部的“战功章”吗!

“你是那边来的旅客哦?”第一次入户时,老乡见到我后的第一句话让我有点啼笑皆非。

去年,我来到村里事情。来之前,一位尊长激励我要主行动为,早日找到“岗亭幸福感”。然而,因为没有农村糊口经验,又不是当地人,到村后应该做什么、可以或许做什么,我毫无头绪。于是,我抉择先从入户开始,相识村民环境。

可现实顿时给我浇了一盆冷水。刚进老乡家门时,他们都颇感意外,甚至有些鉴戒,比及好不容易坐下来了,谈天又时不时陷入“冷场”:要么我说的老乡听不懂,要么老乡讲的我不相识。这怎么行?静下心来想了想,我抉择像上课一样“做作业”,为每次走访做好筹备。

首先是“预习”。我找来村里的乡村筹划、户籍名册和贫困户台账,又从头进修了包罗精准扶贫在内的扶农惠农政策,在入户前就对老乡家的根基环境有所相识。然后是“进修”。入户时既本身讲,也当真倾听,遇到有意思的话题再和老乡深入谈下去;还学了几句当地常用俗语,以便谈天时拉近和老乡们的心理间隔。最后还得“温习”。入户竣事,我把走访环境一一编号,并记在条记本上。对老乡们提出的问题,当立室庭功课一样来完成。这样有来有往,有问必答,就和老乡们保持住了接洽。

这样做的结果立竿见影。还记得第一次到贫困户昌远家,家里只有他一小我私家,看我进来也不答理。还好我有备而来,此前也到过他的三个兄弟家,我说:“你们四兄弟,长得还真是像!”一句话,打开了话匣子。在谈天的进程中,我得知他小儿子本年第一年出门打工,赶忙把环境记下来,归去咨询了当局事恋人员,又跟他小儿子通了电话,向他先容如何申请外出务工交通津贴。厥后,当我在村里遇到昌远时,他城市热情地号召我,主动和我聊聊村里的事。

在村里待久了,我的条记本越记越厚,手机通讯录里的号码也越来越多。因为老乡的信任,我开展起事情越来越顺利,逐渐找到了“岗亭幸福感”。

在下层事情,不熟悉、不相识往往是隔膜与间隔发生的来源,要得到信任,就必需相识群众的所需所求、所想所盼。事实上,你投入越多,事情“回馈”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上一次回家,小半年没见到我的妈妈说:“身上怎么有股柴火味。”我尚有些自满:“有这个味道就对了!”身上有烟火气,裤子有泥巴印,这不就是一个下层干部的“战功章”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